推动审判管理现代化 发挥考核“风向标”作用
【资料图】
新时期,人民法院应紧紧围绕“公正与效率”这一主题,做实为大局服务、为人民司法,从审判理念、审判机制、审判体系、审判管理等方面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。如何推动审判管理现代化,发挥考核“风向标”“指挥棒”作用,不断激发法院干警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,促进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现代化?
笔者认为,建立和完善更为科学、精准、有效的审判管理长效工作机制,体现了“让审理者裁判,由裁判者负责”这一改革要求,有利于实现审判效率、质量、效果同步提升,从而打造全员化、实质化、智能化审判管理新格局。为此,各地法院应结合本地工作实际,不断建立和完善以下工作机制。
首先,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指标体系。制定科学的、符合司法规律的质量管理指标体系,才能以过硬的司法能力推进执法办案政治效果、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。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应坚持质量优先、兼顾效率、关注效果的原则,防止唯指标、数据论英雄。在全国统一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基础上,各地、各级法院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因时制宜完善相关指标,对审执工作质量、效率、效果和社会满意度等各方面情况,进行科学合理的定性和定量的总体考评。重视并深化对质量管理指标体系考评结果的利用,要把对法官的质量管理考核与对法官的评先评优、晋职晋级等有机结合起来,实现对案件管理和对人管理的有机结合。
其次,建立高效的审判流程管理机制。审判管理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公开、公正、高效、规范、有序的审判工作运行机制,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完善审判流程管理,建立科学、严密、高效的审判权运行管理和监督机制,使审判资源得以合理分配。为此,一是要制定审判流程管理工作制度,明晰从立案、保全、送达、审判、执行等各个流程工作节点和时限要求,提高法院干警对审判流程管理的重要性认识;二是要加强审判流程管理队伍建设,对审判流程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系统应用培训,使其尽快熟悉系统和审理流程各节点的控制;三是要动态监督审限管理,增加节点控制力度,紧盯影响办理节奏的因素,及时进行审判预警和督促,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,倒逼提升办案效率。
再次,建立畅通的沟通协调工作机制。加强上下级法院之间审判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协调,统一各地法院的裁判标准,有效遏制服判息诉率、一审案件发改率上升的趋势,做到上下配合、双向联动,形成上下级法院工作整体合力,共同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。积极加强与兄弟法院的横向沟通和联系,开阔眼界视野,拓宽工作思路,取长补短,互相学习。积极加强法院内部各部门、各团队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培训,充分利用法官专业会议、审委会、发改案件评析会等平台,共同提升审判水平,把提升审判质效作为加强审判管理的着力点、突破点和显效点。
第四,建立信息化运用工作机制。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法院实现审判流程管理的有效载体和根本途径。人民法院要持续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,将信息技术与司法规律深度融合,认真研究审判执行的特点,研究制定审判执行系统完善措施,争取使系统设置更符合审判实际。要充分利用“互联网+”提高审判工作质效,运用大数据对案件运行态势进行研判、预测,实时监控、准确预警提示存在临近审限、长期未结、延长审限等情形,定期分析办案情况及各项考核指标运行情况,为院领导宏观把握全院审判运行状况、合理分配审判资源、查找问题短板提供参考依据。
(作者单位: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人民法院)
(责编:马昌、薄晨棣)